
CAMM2 的全称是 Compression Attached Memory Module 2,是由 JEDEC (固态技术协会) 正式采纳并发布的新一代内存模组标准(标准代号为 JESD318),于 2023 年 12 月发布。它旨在取代已在笔记本电脑和小型 PC 中使用了超过 25 年的 SO-DIMM 标准。
CAMM2 的主要特点和优势:
-
更薄、更节省空间:CAMM2 模组的设计非常纤薄,它平贴在主板上,而不是像 SO-DIMM 那样倾斜插入。与 SO-DIMM 相比,它可以节省高达 57% 的厚度和显著的主板面积,这对于制造更轻薄的笔记本电脑至关重要。
-
实现 LPDDR 内存的模组化:这是 CAMM2 最大的突破之一。传统上,LPDDR (低功耗内存) 因其信号要求,几乎总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,导致用户无法升级。CAMM2 标准(特别是 LPDDR5/5X CAMM2)首次实现了低功耗内存的可插拔和可更换,兼顾了 LPDDR 的低功耗和高性能,以及模组化升级的灵活性。
-
更高的性能和带宽:由于模组直接平贴在主板上,内存颗粒与 CPU 之间的信号路径更短、更直接。这减少了信号干扰,使其能够支持比 SO-DIMM 更高的内存频率和数据速率。
-
支持双通道:单个 CAMM2 模组就可以支持双通道内存配置。而在 SO-DIMM 时代,实现双通道通常需要安装两条内存条。这简化了主板设计,并能在有限空间内提供更高的数据吞吐量。
-
两种版本:JESD318 标准定义了两种 CAMM2:
-
DDR5 CAMM2: 针对需要高性能的主流笔记本和台式机。
-
LPDDR5/5X CAMM2: 针对需要极致轻薄和低功耗的笔记本电脑。 这两种模组的引脚定义不同,不能混用,以确保系统安全。
-
SODIMM vs CAMM2
引脚设计
传统 SODIMM 金手指接触设计暴露在环境中,会导致 SODIMM 氧化。

新 CAMM2 压缩触点引脚设计平直且短,并封装在一个圆柱体内。

CAMM PCB 阻挡圆柱体顶部 (模组),主板 PCB 阻挡圆柱体底部 。


新的 CAMM2 压缩触点设计:
-
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巨大改进
-
从根本上降低 EMC
-
隐藏式触点尖端,大大降低损坏风险
-
成熟的连接器技术和引脚间距,可多源供应。

CAMM2 设计有望消除内存重插的需求。
CAMM 近观
Dell 原始 CAMM 版本
-
616 个引脚
-
73.90 x 14.65 x 2.87 mm -
两个安装孔

JEDEC CXXX 版本
-
644 个引脚,无接地屏蔽
-
78.00 x 17.00 x 1.00 mm -
主要用于 LPDDR5 CAMM

JEDEC CAMM2 版本
-
356 个引脚 + 112 个接地屏蔽 (结构 A)
-
78.00 x 17.00 x 2.87 mm -
3 个用于 DDR5 的安装孔
-
3 个用于 LPDDR5 的安装孔


DDR5 CAMM2



DDR5 外形规格

LPDDR5 外形规格


通过 LPDDR5 silicon stacking 实现 16, 32, 64GB 容量

美光率先推出基于 LPDDR5X 的 LPCAMM2 内存,转变 PC 用户体验
Layout 要求

DDR5 Pinout

LPDDR5 Pinout

单通道 VS 双通道
主板 PCB CAMM 安装

层叠
多种因素影响模块堆叠结构的定义,模块供应商会与 PCB 供应商一起,根据材料特性、材料可用性、电气性能和成本等多种因素来定义其堆叠结构。
DDR5 CAMM2 14 层层叠:

DDR5 CAMM2 16 层层叠:

DDR5 及 LPDDR5 CAMM2 10 层层叠:

DDR5 CAMM2 12 层层叠:

模块拓扑结构

16GB 双通道,32GB 双通道及LPDDR5

16GB DC:8颗 DRAM 顶层和底层各4颗

32GB DC:16颗 DRAM 顶层12颗,底层4颗

LPDDR5:顶层4颗DRAM

64GB 双通道及 64GB 单通道
线长匹配(Length Matching)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16GB 双通道:




64GB 单通道:



偏移(Offset)
与 SoDIMM 不同,CAMM2 引脚不是线性的。因此,需要额外的调谐来匹配连接到路径下游 1-5 毫米的走线。
如果这些走线在模块侧反向遇到相同数量的额外长度,那么增加的长度将是必要的两倍。


信号完整性
-
间距 -
线长匹配 -
走线宽度 -
接地屏蔽 -
接地过孔 -
沟槽(MOATS)
消除串扰的关键部分。这些 DDR5 规则未作为标准记录。
走线最小间距建议:
• 时钟-时钟
• CA 到 CA => .15 mm
• DQ 到 DQ => .18 mm
-
字节到字节 => .3 mm
-
WCK 到 DQ => .375 mm
-
WCK 到 DQS => .375 mm
-
子通道到子通道 => .5 mm
间距越大越好!
最小化走线平行的区域。即使是很小的中断也有助于减少串扰。

-
主板上或带有板载内存的长度匹配取决于 SoC。
-
如果在模组上,必须符合 JEDEC CAMM2 通用标准。
-
线长匹配的详情已在上文中介绍。
走线宽度对于匹配目标阻抗非常重要。实际宽度取决于电路板层叠结构。
DDR5 目标是:
-
DQ/CA/CS => 40 Ohm
-
DQS => 75 Ohm
-
时钟 =>
-
主板上 75 Ohm
-
模块上从 CAMM 到时钟驱动器 75 Ohm
-
模块上从时钟驱动器到 DRAM 45 Ohm
-
LPDDR5:
-
DQ/CA/CS => 40 Ohm
-
DQS/CLK => 75 Ohm
-
WCK => 65 Ohm
-
接地屏蔽对高速线路非常重要。
-
每条高速线路的上方和下方都应有接地平面。
-
相邻接地平面应至少覆盖高速线路一个走线宽度。
-
在紧密走线之间有少量接地平面可以显著减少串扰。
-
尽可能将接地过孔放置在所有信号缝合过孔附近,尽可能一对一。
-
策略性放置的接地过孔可以将信号的串扰降低多达 15 mV
-
所有差分对周围以及层变化处都需要接地过孔。
-
沟槽是围绕高速线路的参考平面中的任何断裂。
-
打开所有参考平面以突出显示可能的沟槽非常重要。
-
走线绝不能进入过孔周围的间隙,特别是当它们合并到一个空隙中时。
-
需要在高速线路周围的上下层设置接地参考平面,确保包围每个走线段。


总结(Lessons Learned)
-
对不同设计阶段中的不断变化持开放态度。
-
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,始终考虑所有的布局和连接选项。
-
在开始布线之前输入您的层叠约束,即使是初步的。
-
在调线长之前,利用可用的 DRAM 交换引脚选项来缩短走线长度。
-
记住永远不要在 nibble(半字节) 之外交换 DDR5 引脚。
-
使您的连接尽可能短。
-
在调线长之前,始终添加 SoC 封装长度并打开 Z 轴。
-
首先调时钟的长度。
-
不要忘记您的接地过孔,因为它们以后很难添加。
-
在表层高速走线之间添加接地参考平面和屏蔽。
-
远离沟槽,以避免串扰。
-
质疑规范和规则是可以的。
-
最重要的是永不放弃!
